这种趋势,所以,杨杰上这本奏疏,既是为了完成承诺,替勋贵发声,也是为了投天子所好。 也正因如此,杨杰才敢在乾清宫中,大谈文武关系,甚至是借儒法之辩,来说明自己的观点。 杨洪看着面前的儿子,神色亦是十分复杂,有骄傲,有担忧,也有忧虑,叹了口气继续道。 “这道奏疏有大半都是你的手笔,看今日的情形,天子应当是已经看出了这一点。” “一方面,你对于朝势把握准确,能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