之田。 太始二年赵中大夫白公建设白渠,穿郑国渠引泾水,首起谷口,尾入栎阳、注渭中,袤二百里,溉田四千五百余顷。 而这白渠位于郑国渠之南,是一个灌区的南北两条干渠,此后遂郑白齐名,谓之郑白渠。 建平四年,光禄大夫息夫,躬“持节领护三辅都水”,巡视督察渠道的管护和营运。 还有光和五年,也就是十年前,京兆尹樊陵,在泾水下游,阳陵县筑樊惠渠,曩之卤田,化为甘壤。